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广州学习沙龙系列活动第四十七场:“‘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研讨之一”

 
  4月15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研讨会在广州市社科联举行。广州市社科联宣政同志出席会议,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致辞,来自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以及广州市社科联干部等近40人参加会议。本场研讨会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主持。会议开始,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观看微视频“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
 
(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观看微视频“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致辞)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以《论学史与明理的辩证》为题作主题发言,他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其中,学史明理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把握学史与明理的辩证关系是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明确史和理的内涵是把握学史与明理辩证的基础,学史与明理的双向互动链接点在于明确历史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关键落足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启教授分享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观视域中的学史增信》的思考,他认为,学史增信既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衡量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的基本标志,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信仰观视域系统理解和把握学史增信的科学内涵。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明星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精神的铸造逻辑》,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精神的铸造逻辑,是以苦难历史激发爱国情感,通过近代中华民族屈辱史与中国人民苦难史的叙事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美好未来铸就爱国信仰,通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设置,让人民群众在希望中达成爱国信仰;以国党同构建立爱国理念,通过中国共产党使命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紧密关联,阐释爱党、爱民与爱国的有机统一;以现实批判实施爱国动员,通过对专制主义、投降主义、霸权主义及分裂主义、虚无主义等批判,调动人民群众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安全的积极性;以切身利益强化爱国责任,通过为人民群众提供经济保障、政治权益及道德荣誉等现实利益,培养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翁意识;以舍身行动进行爱国示范,通过共产党人的英勇牺牲与无私奉献,为人民群众提供爱国主义的榜样引领。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传月教授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历时性思考》为题作主题发言,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立足现实的教育,同时拥有历史视野、现实视野和未来视野。历史视野是指要通过全面客观地展示历史,包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的奋斗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沿革史,使大学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历史观。现实视野是指要将核心价值观培育扎根于社会现实中,包括用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指导解决现实问题,把握大学生心理认同的客观规律,将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成效放到客观现实中去检验。未来视野是指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在面对未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具有前瞻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引领未来文化和价值观发展方向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龙林副教授分享了《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学习与思考》,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核心要义在于抓住历史的主流、党史的主题主线和实事求是以及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他提出,首先要对党史本身形成正确认识,要明确党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其次,党史的学习、研究和教育重在资政育人,要落脚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方方面面;最后,党史学习要尊重历史,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关键是要在党史学习研究和教育过程中实现政治与学术的统一。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廖茂忠副教授以《学好讲好党的历史这部教材》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也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我们每一个都是践行者,也是学习者。讲好党史这部教程要牢牢的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历史发展观,结合新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来实现创新。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葛彬超副教授以《红色记忆百年传承的叙事逻辑》为题作了主题发言。她从三个维度对红色记忆百年传承的叙事逻辑进行了阐述。首先红色记忆是一种历史叙事,它的传承是历史观的生产与再生产,历史观是关于历史的总体的观点和认知,历史观正确与否,它关系到人心聚散,国家兴亡与民族兴衰。其次,红色记忆是一种政治叙事,它的传承是政治观的生产与再生产。最后,红色记忆是一种文化叙事,它的传承是文化观的生产和再生产。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练庆伟副教授作了《以党的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题的学术演讲。他认为,首先,爱国主义离不开历史记忆。学习党的历史,可以教育和引领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其次,党的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丰富资源。党的不懈奋斗史,涵养爱国之情;党的思想探索史,彰显知国之明;党的自身建设史,砥砺爱国之行。再次,充分发挥党的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要确立正确的党史观、要重视历史事实与历史叙事的统一、要活化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在自由发言与讨论环节,广东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白翠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罗佳、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聘、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任美慧、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孙飞争分别围绕《数字化时代党史教育精准融入思政课》《“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的百年经验》《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价值追求》《以“四史”教育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最后,广州市社科联宣政同志、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分别做会议小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