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第十四届广州学术季|“城市平安创建的理论创新与法治保障”研讨会召开

  2023年5月28日下午,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公共安全管理学会、广州市法学会公共安全法律研究会承办的“城市平安创建的理论创新与法治保障”学术研讨会举行,本次研讨会是广州市社科联主办的第十四届广州学术季“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活动之一。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委政法委、广州市法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一线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议由广州市公共安全管理学会会长马建文教授主持。
  佛山市委网信办黎祥英副主任作了《认知作战视野下的城市网络安全建设》的主题报告。他结合典型案例,对认知作战概述、方法、基本战术、对策建议做了介绍。针对当前互联网上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反复传播、新谣言层出不穷等突出问题,基于城市安全管理提出三点对策建议:一是搭平台,没平台就借船出海;二是建队伍,会发声、敢发声、善发声;三是建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广东警官学院杨俊峰副教授作了《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教训与防范处置启示》的主题报告。他以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为鉴,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三方面详细剖析事故原因,并提出五点启示:一是完善法规建设,堵住无承办者的群众性自发聚集活动等大型活动无需安全许可的漏洞;二是扩大安全风险评估适用范围,完善风险源头管控机制;三是压实主体责任,倒逼各方履责;四是加强警方等职能部门事前预防、现场处置能力,避免事故“事前无为、应对失误”教训;五是强化公众安全意识教育,构建自救、互救、急救相结合的群体灾难救援机制。
  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广州信息协会会长罗敏静作了《用数字科技铸就全域安全“智慧盾牌”》的主题报告。她以“安全应急从事后应急到事前预防转变”“重点行业行业监管转变”“安全生产行业的转变”为切入点,提出“基于平战结合的理念,用数字科技助力安全与发展并行”的理念。她指出,全域安全需要“快、清、准”高效协同的安全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单点防控与全域联防并行,以及做到“应用全领域、险源全感知、监管全覆盖”,并分享了“融合城市生命线、重点企业重点场所、自然灾害的已有物联网资源,视频监控资源,按照实际需要增补必要的感知节点,形成统一的城市安全感知体系”的建设思路。
  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巡视员邓少君作了《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的发展趋向》的主题报告。他从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基层平安细胞建设面临着基层治理结构参差不齐、基层治理资源分割低效、基层治理能力不足失衡、基层治理社会参与不够、基层治理实践创新不多、基层治理问责机制滥用等问题。他认为基层平安细胞建设的六大发展趋向:一是坚持把政治引领、党建统领作为根本原则做实做细,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化模式。二是坚持把问题导向、事后处置为主的被动模式转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创新导向等综合施策的复合型模式。三是坚持把源头治理、制度建设作为根本目标,全面构建标本兼治、共防共享的基层社会风险防控体系的闭环型模式。四是坚持把资源整合、多元衔接作为基本路径,建立健全基层矛盾预防解决的一体化模式。五是坚持顶层设计、共建共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从静态治理、被动治理转向主动治理、数字治理的智能化模式。六是坚持人民至上、效果至上,建立完善以群众满意度为重点的社会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
  广东警官学院治安保卫系张新海教授作了《智能网联时代交通安全管理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他阐述了智能网联时代的交通特征、交通安全管理的机遇、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新时代改进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法。他认为新时代交通安全管理的改进工作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现有道路安全法律体系。二是规范智能车企过度营销行为。三是正确引导群众适度辅助驾驶。四是创新应用模式,以赋能智慧交管为抓手,深入挖掘一批车联网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