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2024年广州市社科普及工作会议暨“广为人知”社科学堂工作推进会召开

       
  7月17日,市社科联召开2024年广州市社科普及工作会议暨“广为人知”社科学堂工作推进会,全市59家社科普及基地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晓红主持会议并总结讲话。市社科联科普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市社科联科普部部长张团燕通报了“广为人知”社科学堂活动开展情况。自6月“广为人知”社科学堂启动以来,各基地精心策划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社会反响热烈。截至7月15日,“广为人知”社科学堂五大系列共开展76场活动,累计线下参与人数超过6万人次,线上参与人数超过52万人次,在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网、南方+、广州日报等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及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数量超过170篇。
  在各基地的共同努力下,“广为人知”社科学堂凸现四个特点,一是“广聚贤才”,名家大咖汇聚一“堂”启思明智。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陈静远、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等35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登上社科学堂讲台,与广大市民群众溯古追今,谈科学讲文化论艺术,这些讲座内容既有学术高度,又有思想深度,还有科普广度,生动体现出“社科为民”的初心使命;二是“广而告”,参与受众群体广泛、层次多元。“广为人知”社科学堂立足广州,着眼湾区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参与者既有广州本土市民群众,也有省内中小学生,还有港澳台青年群体,活动切实体现“社科惠民”宗旨,让更多民众认识了解到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科学素养、厚植人文精神;三是“广为传播”,有效提升社科学堂的传播力、影响力。各基地活动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近50万人次,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新快报等广州地区媒体和新花城、花城+、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报道量共计超过170篇,其中花城+APP“广为人知”社科学堂专栏发布推文37条,点击量37.7万,点赞1.2万。四是“读懂广州”,生动彰显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广为人知”社科学堂系列活动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聚焦广州“三脉”主题,展示四大文化品牌,通过讲座、研学、展览、剧本游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广州历史文化内涵,生动多元展现广州城市形象。

  会上,广州图书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越秀区图书馆、越秀区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中华造纸与文化科普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8家基地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分享了策划开展羊城学堂讲座、“1922青春浪潮”剧本游、广府新语讲座、“四个一”主题活动、“丝路十三行”主题研学、甘泉大讲堂、中华造纸文化主题研学、中医药科普等基地特色品牌活动情况和经验心得,并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和安排。


  在随后的自由发言环节,广州市地方志馆、黄埔区图书馆、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广州市经济法学会、广东演讲学会、广州博物馆、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等基地代表围绕网络平台视频传播、基地资源互通合作、“广为人知”社科学堂活动增强社会效应等方面建言献策。
  谭晓红副主席作了总结讲话,她肯定了各基地开展“广为人知”社科学堂活动取得的成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资源共享,提升品牌效应各基地间要加强交流合作,专家资源、场地资源、项目资源、受众资源都可以互通共享,共同做大做强“广为人知”社科学堂,打造社科普及活动矩阵。二是合作联动,做强科普矩阵。各基地要继续利用好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做好“广为人知”社科学堂活动的宣传传播工作,形成多媒体参与、立体化呈现的宣传效果,提升“广为人知”社科学堂品牌影响力。三是服务广州,强化责任担当各基地要宣传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同时聚焦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喜闻乐见”传递“真知灼见”,有效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推动社科惠民活动见实见效出新出彩,更有力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