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负责人 |
单位名称 |
课题名称 |
学科类别 |
一般课题99项 |
1 |
史欣向 |
中山大学 |
“走在前列”精神指引下广州南沙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
经济学 |
2 |
张雪帆 |
中山大学 |
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战略中的城市定位与海外人才引进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3 |
李松 |
中山大学 |
广州以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之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跃升研究 |
经济学 |
4 |
黄嘉 |
中山大学 |
地方性银行数字化转型对结构性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 |
经济学 |
5 |
刘晔 |
中山大学 |
人口高质量发展与超大城市老龄化问题研究——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社会学 |
6 |
孙昌麒麟 |
中山大学 |
近代广州城市革命历史地理研究 |
历史学与考古学 |
7 |
贾智 |
中山大学 |
唐写全本切韵汇考 |
语言学 |
8 |
贺璟寰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跨(行政)边界地区空间政策实施评估与治理优化策略研究 |
管理学 |
9 |
彭小兰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中岭南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10 |
高晓波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群众体育发展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型核心引擎构建的路径研究 |
体育学 |
11 |
李小华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研究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12 |
陈永明 |
华南理工大学 |
经营性治理对推动经济纵深扩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广州高水平实施“百千万工程”为例 |
管理学 |
13 |
佘世红 |
华南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时代广州城市文化传播力提升研究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14 |
廖俊峰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数据市场体系的重点任务研究 |
管理学 |
15 |
鲍梓婷 |
华南理工大学 |
岭南自然与历史文化景观特征识别与数字化平台构建——以广州市为例 |
历史学与考古学 |
16 |
卢俊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山水格局与历史文化融合共生的形态管控研究 |
管理学 |
17 |
赖伟娟 |
华南理工大学 |
数字贸易发展背景下广州保持千年商都延绵不绝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研究 |
经济学 |
18 |
任宛立 |
暨南大学 |
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社会保障规则衔接及广州方案 |
法学 |
19 |
刘慧悦 |
暨南大学 |
广州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基于效率改进与产业链升级的视角 |
经济学 |
20 |
李斌 |
暨南大学 |
建构广州市民可持续消费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广州绿色化转型发展 |
心理学 |
21 |
于小涵 |
暨南大学 |
广州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22 |
刘渌璐 |
暨南大学 |
文化认同视域下广州市传统村落的新村营建策略研究 |
社会学 |
23 |
陈斯允 |
暨南大学 |
绽放“广式生活”新活力研究——基于极简主义生活哲学的城市形象塑造路径探析 |
管理学 |
24 |
吴小芳 |
华南师范大学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广州工业企业劳动者技能转型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 |
社会学 |
25 |
余晖 |
华南师范大学 |
以普惠型家教服务缓解广州家长教育焦虑的路径研究 |
教育学 |
26 |
秦天丽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研究——基于多个典型城市案例的实证比较 |
管理学 |
27 |
杨正喜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研究 |
管理学 |
28 |
郑浩生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数字营商环境评估测算及优化政策研究 |
管理学 |
29 |
徐燕琳 |
华南农业大学 |
发挥广州核心引擎作用,促进粤港澳文化认同和人文湾区新跃升研究 |
文学 |
30 |
方敏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研究——面向极端天气的智慧城市韧性提升机制 |
管理学 |
31 |
王婷 |
华南农业大学 |
整体观的广州河涌绿地活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
管理学 |
32 |
张小娟 |
华南农业大学 |
数字技术赋能广州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逻辑、困境与对策 |
管理学 |
33 |
邹岚 |
华南农业大学 |
共生理论视角下广彩纹样可视化数字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 |
艺术学 |
34 |
陈思颖 |
华南农业大学 |
基于风险治理视角的广州乡村地区韧性评价与发展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35 |
郭晴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市建设开放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与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研究 |
经济学 |
36 |
周萍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高水平实施百千万工程:农村网商的线上社会资本构建与利用策略 |
管理学 |
37 |
展凯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绿色金融助力广州市降碳、减污与扩绿协同发展研究 |
经济学 |
38 |
唐旭阳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州与东南亚国家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产业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
经济学 |
39 |
张建武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保持千年商都的新机遇、新挑战及对策 |
经济学 |
40 |
谢涤湘 |
广东工业大学 |
文化产业赋能广州城市更新研究 |
社会学 |
41 |
艾丹祥 |
广东工业大学 |
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微观机制:基于生产要素配置图谱及图深度学习方法 |
经济学 |
42 |
张少华 |
广东工业大学 |
数实融合助推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跃迁研究 |
经济学 |
43 |
曾庆铎 |
广东工业大学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据要素投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及路径研究:多重均衡视角 |
经济学 |
44 |
左晖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引导的广州制造业先进技术自主发展路径和政策研究 |
经济学 |
45 |
田渝 |
广东工业大学 |
展览业与广州城市近代化(1855-1949) |
历史学与考古学 |
46 |
周杨 |
广东工业大学 |
以广州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进一步擦亮“四大文化”品牌研究——融合潜力、协同策略及旅游价值提升 |
管理学 |
47 |
谢颖 |
广东财经大学 |
广州城中村改造“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财政风险防控研究 |
经济学 |
48 |
刘畅 |
广东财经大学 |
以“百千万工程”实施之进推动经济纵深拓展实现新跃升研究:基于绩效评价的视角 |
管理学 |
49 |
黄茂勇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AI赋能数字文化产业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的测度与优化机制研究 |
教育学 |
50 |
刘苗苗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云端广州府故事空间景观构建及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艺术学 |
51 |
姚卫光 |
南方医科大学 |
人口高质量发展与超大城市老龄化问题研究:基于广州老年人口与卫生资源适配性的视角 |
管理学 |
52 |
周尚成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以民生事业保障之进推动幸福广州建设实现新跃升研究:基于疾病负担的广州市健康预期寿命研究 |
社会学 |
53 |
宋阳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一线城市社区养老抚育共同体实现机制研究 |
社会学 |
54 |
余煜刚 |
广州大学 |
法治视域下广州探索城中村改造“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研究 |
法学 |
55 |
蒋红军 |
广州大学 |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数字平安广州建设研究 |
政治学 |
56 |
陈杰英 |
广东金融学院 |
打造人文经济学的广州范例研究 ——广州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文脉与商脉融合发展的思考 |
经济学 |
57 |
任晓怡 |
广东金融学院 |
金融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机理与政策优化研究 |
经济学 |
58 |
郑荣年 |
广东金融学院 |
蓝色金融支持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建设的路径研究 |
经济学 |
59 |
陈柏福 |
广东金融学院 |
广州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经济学 |
60 |
高菲 |
广东金融学院 |
穗港澳金融法律规则衔接研究 |
法学 |
61 |
万千个 |
广州美术学院 |
重大体育赛事赋能广州城市品牌形象构建与传播路径研究——以第十五届全运会为例 |
艺术学 |
62 |
吴映玉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数字化转型提升工业企业高质量创新绩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63 |
李伟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广州市传统民居文化空间数字化保护研究 |
艺术学 |
64 |
姚宜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广州对外交往实践研究 |
政治学 |
65 |
宁超乔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广州市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路径与对策建议 |
管理学 |
66 |
陈旭佳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广州积极抢占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 |
经济学 |
67 |
易卫华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海洋牧场发展的模式创新及路径选择——基于广州的研究 |
经济学 |
68 |
胡晓群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广州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
经济学 |
69 |
巫细波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以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之进推动广州汽车产业实现新跃升研究 |
经济学 |
70 |
赵竹茵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广州以城中村改造之进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实现新跃升研究:基于优化城市治理体系视角 |
政治学 |
71 |
胡泓媛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广州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研究 |
经济学 |
72 |
彭颖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恩格斯论广州及其现实启示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73 |
容宇恩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广州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成效、障碍与政策建议 |
经济学 |
74 |
欧小军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广州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中的发展路径研究 |
教育学 |
75 |
吕洪刚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教育强国战略下广州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研究 |
教育学 |
76 |
钟香炜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广州历史街区游客“广式生活”感知评价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
艺术学 |
77 |
陈广仁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广州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政策研究 |
经济学 |
78 |
杨丽华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广州优化调整重构外贸依存度研究 |
经济学 |
79 |
韦妍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
数字时代广州海丝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研究 |
管理学 |
80 |
伍维维 |
广东省科技合作研究促进中心 |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构建新型技术转移转化体系的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81 |
罗苹 |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着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 奋力谱写广州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新篇章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82 |
林楠 |
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 |
广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研究 |
社会学 |
83 |
李继伟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
广州市古代桥梁现状调研与活化研究 |
社会学 |
84 |
姜涛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
数据驱动的历史文本挖掘在广州城市历史文化与城市文脉中的关联性研究 |
文学 |
85 |
王海滨 |
广州档案馆 |
广州老字号——商贸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
86 |
吴开军 |
广州航海学院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的广州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
经济学 |
87 |
王鹏程 |
广州航海学院 |
以数智化个人碳账户建设深化广州绿色化转型研究 |
管理学 |
88 |
王嫚 |
广州航海学院 |
“申遗”背景下广州传统中轴线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创新研究 |
艺术学 |
89 |
罗文标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
广州保持千年商都绵延不绝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研究:基于中小微贸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
经济学 |
90 |
刘延华 |
广州理工学院 |
广州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城市景观融合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
艺术学 |
91 |
侯东栋 |
广州南方学院 |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州农耕文化的价值意蕴和传承路径研究——以从化区为例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92 |
张蔚鴒 |
广州商学院 |
广州以品牌化与产业融合抢占生命科学产业高地的潜力研究 |
管理学 |
93 |
高慧智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数字时代产业型城中村的长尾空间效应与治理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94 |
罗园园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以海洋科技产业发展之进推动现代海洋创新城市建设实现新跃升研究——广州海洋科技创新网络构建研究 |
管理学 |
95 |
俞龙生 |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耦合模型的广州市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性测度研究 |
管理学 |
96 |
刘志刚 |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
面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路径研究 |
教育学 |
97 |
万玲 |
广州市委党校 |
极端气候背景下广州城市韧性体系构建与能力提升研究 |
管理学 |
98 |
黄政宗 |
深圳技术大学 |
穗港澳跨境金融合作中的信用数据跨境流动法律规则衔接研究 |
法学 |
99 |
万端雄 |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 |
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进推动平安广州建设实现新跃升研究 |
管理学 |
羊城青年学人课题93项 |
1 |
张弛 |
中山大学 |
广州东部中心转型升级研究 |
经济学 |
2 |
孙小梅 |
中山大学 |
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房票安置模式评估与优化研究 |
管理学 |
3 |
陈钿莹 |
中山大学 |
广州打造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窗口的话语传播路径研究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4 |
杨玲 |
中山大学 |
超大城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对策研究——以广州为例 |
社会学 |
5 |
文萍 |
中山大学 |
以优化职住关系助力广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研究 |
管理学 |
6 |
徐淑芹 |
中山大学 |
教育优质均衡背景下集团化办学的治理优化研究 |
教育学 |
7 |
周寒 |
中山大学 |
南沙规则衔接困境形成及解决研究 |
管理学 |
8 |
段媛媛 |
中山大学 |
两汉魏晋时期粤韩文化交流的考古学例证 |
历史学与考古学 |
9 |
安园园 |
华南理工大学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的广州实践研究——基于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实践成效维度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10 |
陈家勋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下企业行政合规建设的法治保障研究 |
法学 |
11 |
黄祖坚 |
华南理工大学 |
面向2030碳达峰的广州城市社区碳排放精细化溯源与治理研究 |
管理学 |
12 |
赵楠楠 |
华南理工大学 |
差异化城中村改造模式与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对策研究 |
管理学 |
13 |
陈梦芸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文化效益影响机制的海珠湿地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
艺术学 |
14 |
黄嘉文 |
华南理工大学 |
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幸福广州建设实现新跃升研究 |
社会学 |
15 |
林仁镇 |
华南理工大学 |
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进推动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建设实现新跃升研究 |
管理学 |
16 |
周骐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 |
管理学 |
17 |
秦臻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数字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AIGC技术与岭南服饰文化的双重赋能路径 |
艺术学 |
18 |
曹亚昕 |
华南理工大学 |
以广州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擦亮“四大文化”品牌研究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19 |
王坚 |
暨南大学 |
国际化街区建设中广州文化生态资源保护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20 |
李琳 |
暨南大学 |
广州促进城中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
社会学 |
21 |
胡洁怡 |
暨南大学 |
广州建设开放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数据流动机制研究 |
管理学 |
22 |
邓双全 |
暨南大学 |
网络问政大数据赋能广州高质量党群关系研究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23 |
黄细江 |
暨南大学 |
广州数据要素产权分置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
法学 |
24 |
梁陈 |
暨南大学 |
明清岭南治所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营造研究 |
历史学与考古学 |
25 |
曾李 |
华南师范大学 |
数字传播视域下广州打造展示中华现代文明窗口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26 |
杜敏哲 |
华南师范大学 |
绿色转型视域下生态环保垂直管理改革与企业ESG表现:影响效应、作用机理与广州对策 |
经济学 |
27 |
张云婷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州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优质均衡现状调查及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
教育学 |
28 |
黎思文 |
华南师范大学 |
“文选学”与广州历史文脉传承研究 |
文学 |
29 |
彭秋萍 |
华南农业大学 |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及生态适应研究 |
管理学 |
30 |
李玮 |
华南农业大学 |
社会资本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作用机制与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为案例 |
管理学 |
31 |
孙传谆 |
华南农业大学 |
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背景下城市更新的生态福祉提升策略研究 |
管理学 |
32 |
周秀 |
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视野下广州适老化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实施路径 |
艺术学 |
33 |
杨明旭 |
华南农业大学 |
以“积极老龄化”促进广州市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与国内外超大城市的比较 |
经济学 |
34 |
官隆清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进一步深化穗港澳三地民事诉讼规则衔接研究 |
法学 |
35 |
杨松霖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市对接“冰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挑战和策略 |
政治学 |
36 |
刘琳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市环境规制与全面绿色转型: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 |
经济学 |
37 |
朱侃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党建统合:整体性治理与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
管理学 |
38 |
张帆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研究 |
经济学 |
39 |
张琳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研究:青年流动人口的空间需求、城市融入效应与规划响应策略 |
社会学 |
40 |
王秋萍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云山珠水”的文学书写与广州城市文化研究 |
文学 |
41 |
胡三根 |
广东工业大学 |
低空经济下公众接受飞行汽车的多维度关键驱动因素及协同促进策略研究 |
管理学 |
42 |
谭晓霞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创新合作网络视角 |
经济学 |
43 |
蒋怡辰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市农业文化遗产活化策略与创新规划设计路径研究 |
艺术学 |
44 |
刘达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研究:高技能青年流动人才的生活质量与稳定居留促进 |
管理学 |
45 |
徐文燕 |
广东财经大学 |
新质生产力赋能广州产业向“新”提“质”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46 |
张莉 |
广东财经大学 |
加快低空经济的发展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跃升研究 |
管理学 |
47 |
任玎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产业政策对广州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机制识别和优化路径 |
经济学 |
48 |
黄海燕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广州市建筑领域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路径研究 |
经济学 |
49 |
骆明丹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广州制造业新质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国际比较与本土实践 |
教育学 |
50 |
孙玮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人机协作机制与产业演化路径研究 ——基于广州本土企业数据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
51 |
王样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文化强市建设背景下广州公共文化服务的数智化转型需求与设计策略研究 |
艺术学 |
52 |
沈成燕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数据权益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探索数据保护“广州模式” |
法学 |
53 |
钟晓君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广州数字文化产业“走出去”路径及效应研究 |
经济学 |
54 |
张晓梅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广州市城乡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实践路径研究 |
教育学 |
55 |
王颂衡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广州千年城脉数字化复原与扩展现实技术(XR)应用研究 |
艺术学 |
56 |
平兆龙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18—20世纪中叶越南汉喃文献中的广府华商史料整理与研究 |
历史学与考古学 |
57 |
张文婷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短视频对“广式生活”记忆的书写与建构路径 |
艺术学 |
58 |
张衡 |
广东药科大学 |
十三行文艺叙事对广州城市文脉的传承创新研究 |
文学 |
59 |
李慧 |
广东药科大学 |
岑春煊与清末民初广东政局 |
历史学与考古学 |
60 |
龚广祥 |
广州大学 |
广州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布局研究 |
经济学 |
61 |
冉佳森 |
广州大学 |
广州推动工业企业“双跨+跨链联动”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及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62 |
王泽宇 |
广州大学 |
供应链重构下广州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63 |
林煦丹 |
广州大学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地理标志产品的数字化转型研究:以增城丝苗米为例 |
管理学 |
64 |
叶岸滔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进一步深化穗港澳三地规则衔接研究——以科技伦理审查协作与结果互认规则衔接为例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65 |
谢观霞 |
广东金融学院 |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广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机理、效应及路径选择 |
经济学 |
66 |
吴非 |
广东金融学院 |
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匹配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与政策优化研究 |
经济学 |
67 |
王晨晨 |
广东金融学院 |
以“百千万工程”实施之进推动经济纵深拓展实现新跃升研究——基于财政金融协同联动视角 |
经济学 |
68 |
张喜艳 |
广东金融学院 |
广州市人口高质量发展:问题剖析、要素支撑与实践路径 |
经济学 |
69 |
蚁佳纯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广州城中村改造专项债券风险防控的法治保障研究 |
法学 |
70 |
林峰 |
广东省委党校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广州路径研究 |
社会学 |
71 |
姚作林 |
广东省委党校 |
“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广州建强涉农数字平台加速城乡要素流动的路径研究 |
经济学 |
72 |
陈琼珍 |
广东省委党校 |
马克思恩格斯论广州的研究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73 |
陈斐然 |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
广州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的优化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74 |
孙小哲 |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
广州以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引领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研究 |
经济学 |
75 |
闫志攀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广州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逻辑进路与政策意涵 |
经济学 |
76 |
李昊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对标自贸港建设,以南沙金融开放推动广州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跃迁研究 |
经济学 |
77 |
华子荀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大湾区城市共同体框架下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多元要素与发展路径研究 |
教育学 |
78 |
杨时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有机更新视角下广州城市色彩形象系统数智化再生 |
艺术学 |
79 |
杜娟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实践基地研究 |
哲学文化·马克思主义 |
80 |
揭薇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背景下航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管理学 |
81 |
邢启艳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南汉时期广州古城风景营造研究 |
历史学与考古学 |
82 |
郗彩莲 |
广东培正学院 |
基于UE5技术的VR粤剧RPG教育游戏创新设计 |
艺术学 |
83 |
陈婷婷 |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 |
广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研究——以青年生育支持为例 |
社会学 |
84 |
王璐 |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
传承文脉共建城脉:广州乡村博物馆发展策略研究 |
艺术学 |
85 |
张晨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
千年商脉传承背景下广州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86 |
陈石 |
广州航海学院 |
海洋强市目标下海洋碳汇远期收益权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
法学 |
87 |
李梦驰 |
广州航海学院 |
基于区域航运服务集群框架下南沙的独特优势与协同创新探讨 |
经济学 |
88 |
尹朝 |
广州华商学院 |
广州传承弘扬岭南九遗文脉研究 |
艺术学 |
89 |
余腾 |
广州商学院 |
AIGC赋能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管理学 |
90 |
谢飞扬 |
广州商学院 |
AI图像生成在广州美食IP形象设计中的多维创意表达及反馈优化策略研究 |
艺术学 |
91 |
李萌 |
广州市委党校 |
广州做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核心引擎研究——创新功能区政策协同视角 |
管理学 |
92 |
李杨 |
广州市委党校 |
国际碳关税对广州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经济学 |
93 |
平思情 |
广州市委党校 |
数据赋能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 |
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