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办
11月14日, 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广州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惠全楼举行。来自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广州银行岭南金融研究院、暨南大学的专家学者及暨大管理专业的师生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暨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广州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主任杜金岷教授主持。

会上,广东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处陈旭处长围绕“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着力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议题,结合在起草《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粤发﹝2018﹞32号)过程中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方面分享了对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向晓梅所长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路径选择、体制机制创新等三方面,向参会人员介绍了2018-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调发展状况。广东财经大学创业教育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刘湘云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科技金融创新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基本背景、大湾区背景下科技金融发展模式、科技金融促进大湾区经济持续增长实例,着重论证了大数据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大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广州银行岭南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聪会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 加快打造国际金融枢纽”这一主题,结合湾区内中小金融机构现状,向参会人员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的时代意义、良好基础,同时提出了加快金融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以“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着力打造广佛极点”为题,介绍了广佛同城化建设成就和瓶颈,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发展状况,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的总体思路及共建高质量产业集群和空间载体的新举措。
主题发言结束后,参会嘉宾还就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现状、发展方向等内容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富有创新的意见和建议。(科研规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