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广州市社科联组团赴青海师范大学调研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深化粤青两地语言智能技术研究合作,根据“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工作安排,5月8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语言学首席科学家屈哨兵,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崔颂东,实验室主任、广州大学齐佳音教授等一行,赴青海师范大学开展交流调研,重点考察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青海师范大学校领导及实验室团队核心成员热情接待代表团并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
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毛学荣接待调研团
  调研第一站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展示厅。该实验室历经40多年来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拥有10000平米科研用房、2P级算力平台和118名科研人员。基于面向多领域多用途的大规模藏语数据资源库,推出“班智达”翻译、语音、识别、词典、文献、藏医六款产品。科研人员现场演示班智达语音识别及翻译功能,并展示藏汉对译的藏医药方剂知识图谱,给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
调研团参观成果展示厅
  参观结束后,在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程剑波的主持下,双方在会议室举行座谈会。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崔颂东介绍本次调研目的,并对青海师范大学团队的悉心准备表示感谢。随后,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曹广超介绍了青海师范大学的发展情况,特别对学校以“有组织科研”方式组织跨学科团队支撑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做了介绍。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多拉教授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并就语言资源库建设、跨学科团队培养、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等问题与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主任齐佳音教授进行深入互动。
调研座谈会
  会议最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语言学首席科学家屈哨兵就本次调研总结了实验室建设的七点重要经验:一要有意义:成功的项目需要具备明确的意义和价值;二是有基础: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取得成果;三是有队伍:需要整合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力量;四是有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数据标注和成果转化机制等;五是有资源:善于整合各类资源增强研究实力;六是有机会:抓住关键机遇发展壮大;七是有前景:要面向社会需求开发实用技术和产品。
  此次调研交流为今后深入探讨民族语及汉语方言语料库建设路径搭建了合作桥梁,为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广州市人文社会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给了宝贵的经验。